热门城市
硬科技投资正迎黄金时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获亿元投资
北京日报 11249 2023-03-03
“未来三十年,是硬科技投资的黄金时代。”2月22日,在北京昌平举办的“硬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资论坛”发布了《2022中国硬科技投资趋势研究报告》并作出这一预测。
该报告是由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牵头组织专业研究团队,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8个领域进行了系统调研后,撰写的中国首部针对硬科技投资领域的研究报告。
硬科技已成当下投资热点
随着资本加速流入实体经济,硬科技也成为更多资本青睐的对象。
AI蛋白设计平台企业分子之心获超亿元投资、肿瘤微创介入和低温医学技术研发商海杰亚医疗完成数亿元融资、先进晶圆探针台制造商森美协尔完成近亿元融资……近日,科技含量浓厚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领域企业频获融资。
“在政策、产业、技术人才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催动下,硬科技已然成为了当下中国的投资热点。”报告称,2021年中国硬科技领域的交易事件中,人工智能、半导体、信息技术位于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生物技术和智能制造行业占比也都超过10%,显示出较高的市场热度。这与我国十四五前沿科技重点技术攻关领域相契合,投资热度与技术趋势呈现出了较高的重合度。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正在从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进入到科技创新导向阶段,能够助力、引导、催生、触发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硬科技已成为我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主线。从宏观看,硬科技是培育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从中观看,硬科技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从微观看,硬科技是科技企业促发展的原动力。
助推成果转化跨越“死亡谷”
在硬科技产业发展中,高校科研院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技术来源与创新源头。能否从政策、资本、市场等方面弥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短板,帮助科研人员的技术跨越“死亡谷”,也成了硬科技投资能否开花结果的关键。
“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秘书长陈柏强在论坛期间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他称,目前,我国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已属于国际领先,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0%用于激励科研人员已经属于常见水平,部分地区和高校激励科研人员的比例甚至不低于90%。
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收获10元至14元的效益——这是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评估结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豪说,经初步测算,这个数字在中国目前大致为投入1元产生3到6元效益,“我国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刘豪提出,促进成功转化,仍需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科研院所不知道外面需求是什么,外面的投资方不知道科研院所有什么技术成果,这样的问题当下仍然广泛存在。”他呼吁,聚集大量研究机构、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的区域主管部门,应大力搭建成果转化交流平台、成果转化基金,并常态化地组织项目路演、产业对接交流等活动。
做懂技术更懂市场的创业者
作为硬科技投资机构代表,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洪武在分享硬科技投资经验与观察时提出,新时期的硬科技企业具备起点高、视野广等多重优势,有不少企业源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院士专家领衔、海归团队和硕博士比例高。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容易出现一些明显的短板和挑战:如项目团队一般以技术专家为主,缺少市场和销售团队,缺乏公司运营经验,对于市场本土作战的一些“游戏规则”不熟悉;原创平台型技术比较多,针对性的应用类技术仍需加强;科技人员不了解客户真实需求等。
陈洪武表示,尽管技术是硬科技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但投资团队在判断一个科学家、科技创业者的项目之前,除了考量技术本身,还需深入理解科学家本身有没有商业理念,愿不愿意通过利益分享和情怀支撑搭建起一个优秀的经营团队。“只有一个好的经营团队才能把事做好,过于强调自己的技术、专业,往往有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陈洪武提醒。